洛阳纸贵的典故 |谁的文章导致“洛阳纸贵”?

洛阳纸贵

[luò yáng zhǐ guì]

洛阳纸贵,不是因为洛阳的纸有多稀缺或者质量有多好,而是因为一篇诗赋。当时西晋都城洛阳的达官贵人和有识之士,都在争相传抄左思所写的《三都赋》,导致洛阳纸张一时供不应求,结果价格暴涨。

先王采焉,以观土风。见“绿竹猗猗”于宜,则知卫地淇澳之产;见“在其版屋”,则知秦野西戎之宅。故能居然而辨八方。

上文就是出自著名的《三都赋》。

那么,左思到底有何过人之处,为啥他的一篇小小辞赋就能导致整个京城的纸涨价呢?

左思,字泰冲(又作太冲),与传说中的惊才艳艳之辈不同,左思长相并不好看且谈不上聪慧,儿时的他甚至有点呆笨。

父亲左熹从一个小官吏起家,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当上殿中侍御史。在但魏晋南北朝时期,权力都掌控在世代为官的门阀大族手中,左思充其量算个寒门士族,再加上左思相貌丑陋,嘴巴又笨,他想出人头地并不容易。

不过,左熹对儿子仍抱有很高期望,从小就给左思安排了很多“辅导班”,如钟鼓之乐、胡琴等。可左思小朋友太笨,对这些门类也不感兴趣,最后竟然一无所成。

见到父亲对自己如此失望,左思大受刺激,从此之后,他不外出游玩,整日钻在家里读书学习,终于在文学创造方面小有造诣。人怕出名猪怕壮,随着左思文学之名渐起,小妹左棻也逐渐为人所知。左棻才华横溢,被附庸风雅的晋武帝纳入后宫。

因为妹妹入宫,左思举家搬迁到京城洛阳定居。可左思相貌丑陋,且不注重仪表打扮,所以他在出门游玩的时候,遭到了许多妇女的唾弃,只得悻悻而归。而同在洛阳的帅哥潘岳(即潘安)出门游玩,却被那些女子争相追捧围堵。

感受到大家深深的敌意,左思更不爱出门了。当时他想做一首《三都赋》,即关于三国曹魏都城洛阳、蜀汉都城成都和东吴都城建业(今南京)的辞赋。但有班固的《两都赋》和张衡的《二京赋》珠玉在前,想写出一篇独具特色的《三都赋》谈何容易。

当时刚到洛阳的原东吴大文学家陆机(东吴刚被西晋灭了),也打算写三都赋,他听说左思正在写之后,就跟弟弟陆云写信,嘲讽左思:“洛阳有个粗鄙之人想写《三都赋》,等他写成之后,我就拿来封酒坛子。”

十年磨一剑 辛苦作《三都》

左思知道,此文一出,要么贻笑大方,要么名声大噪,所以下笔需慎而又慎。为此,他下足了功夫。首先,他去拜见了担任著作郎的张载,寻访有关蜀汉成都的事情。

为增广见闻,左思又请求担任秘书郎(掌管图书经籍),以便大量收集有关三都的大量历史、地理、物产、风俗人情等资料。左思在门口、庭院,甚至厕所里,都摆放着纸笔,偶尔想出一句,马上记下来。

如此辛辛苦苦构思十年,终于写成《三都赋》。

可当时人们对这篇大作并不看重。左思却很有信心,他自认这篇作品不输于班固的《两都赋》和张衡的《二京赋》,担心因为自己地位低微而埋没这篇文章。左思决定利用名人效用,对这篇文章进行炒作。

左思先去拜访了在洛阳享受盛誉的皇甫谧,皇甫谧非常欣赏这篇《三都赋》,并亲自为左思写了序言;而曾经指导过左思的张载也给文中的《魏都赋》作注释;名士刘逵为其中的《吴都赋》《蜀都赋》作了注释;司空张华将左思的《三都赋》与班固的《两都赋》、张衡《二京赋》并列,称赞此文读后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这样一来,《三都赋》先在名士圈里传开了,很多文学大家都为发文称赞,就连当初讥笑左思自不量力的陆机,在读了这篇文章之后,都从心底叹服,自认无法超过左思,就此放弃创作三都赋的念头。

于是,洛阳的豪门贵族之家和读书人,争相传阅抄送左思的《三都赋》,京城洛阳的纸张竟然供不应求,一时间价格暴涨,“洛阳纸贵”也由此而来。

洛阳,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也是我国建都最早、历时最长、朝代最多的都城,先后有105位帝王在此定鼎九州...历史文化数不胜数。

而如今的洛阳,穿越了漫长厚重的历史旅途之后,依旧焕发着勃勃生机。她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欢迎五湖四海的朋友,正以惊人的速度变成“新洛阳” 。堂阔宇深,清幽素雅,亭台楼榭,诗画洛阳......她从未停止前进的步伐,一直都是不断在发展的实力派。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