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日前召开的2025年湖南省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刘波荣获“湖南省劳动模范”称号。)
军装褪去,本色不改;战场转换,初心未变。刘波,男,汉族,1977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涟源市万和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湖南省十佳农民”“湖南好人·最美退役军人”、湖南省劳动模范。
这位从北京卫戍区走出的退役军人,用坚韧的军魂在涟源的田野上开辟出另一片天地。从“农二代”到“新农人”,从流转300亩土地到建立千亩双季稻示范基地,他用科技赋能农业,用创新带动乡邻,以实干担当诠释了新时代退役军人的风采,成为乡村振兴路上昂首阔步的“排头兵”。
军旅淬炼钢铁志,回乡扛起振兴旗
1977年出生的刘波,19岁便投身军营,在北京卫戍区警卫某师度过五年的热血岁月。这段经历赋予他钢铁般的品格与吃苦耐劳的精神,也为他日后的人生埋下了“使命必达”的种子。

(军营中的刘波。)
刘波的父亲刘国和也是位老兵,自2008年起投身水稻种植,2012年成立了万和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水田达1000多亩。这份乡土情怀与父亲的言传身教,让刘波坚定了扎根农业的信念。2013年底,面对父亲因水稻种植操劳渐衰的身影,以及家乡良田荒芜、青壮年外流的现状,刘波毅然放弃城市优厚待遇,以科技为犁,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开垦新路。
科技赋能开新路,机械种稻创佳绩
刘波深知,传统农业的出路在于现代化。他自考大专、本科文凭,积极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训班、退役军人创新创业研修班等培训,不断提升自我能力,将“纸上知识”转化为“田间实践”。他牵头编制丘陵地带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标准,与省农科院合作推广“湘米”系列良种,实现科学种植“从0到1”的突破。

(工作中的刘波。)
他抢抓农机补贴政策机遇,累计投入数百万元购置30余台(套)大型农机,实现“育秧—耕播—植保—收割—烘干”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面积达3200亩,效率提升5倍以上。合作社获评“湖南省农业生产机械化服务标准化试点”,成为全省丘陵地区农业现代化样板。推行“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运营模式,打造1160亩核心示范基地,建立无公害种植标准,获批“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湖南省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基地”,拥有1项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在申报,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
致富不忘携乡邻,战友脱贫共小康
“当兵时讲集体利益,现在种田讲社会效益。”刘波的“排头兵”角色不仅体现在产业规模上,更体现在对乡邻的帮扶中。他吸纳12名退役军人“转战”农业,通过就业岗位、技术指导与产业关联,带动古塘、七星街等乡镇86户脱贫户增收130余万元。

(工作中的刘波。)
2021年,他兴建200平方米扶贫土特产超市吸纳脱贫户就业,并收购销售特色农产品,为村民的收入增长贡献“一己之力”。他通过示范引领和无偿技术指导,引导乡邻多种田,种好田,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的同时,帮助村民靠田吃田,鼓起钱袋子。他积极带动退役军人创业和帮助脱贫户增收,关联脱贫户300余户。免费为农户提供专业化产业服务,帮助脱贫户等增收400余万元,成为当地青年创业与回报社会的典范。
初心如磐谱新篇,振兴路上勇前行
从军装到农装,变的是战场,不变的是血脉中的使命召唤。二十余载深耕沃野,他以钢铁军魂破开传统农业的坚冰,用智慧犁铧在湘中大地书写科技兴农的传奇。看今日千亩稻田,稻浪翻滚间跃动着机械的韵律,土地深处涌动着创新的脉搏。合作社不仅是粮食丰产的摇篮,更成为孵化新农人的沃土、转化科技成果的熔炉。
荣誉勋章映照着黝黑面庞,泥泞裤腿沾满奋斗的印记。这位从军营奔赴田野的“排头兵”,始终以躬耕者的姿态诠释劳动精神,用实干家的担当书写乡村振兴的时代答卷。他的故事如春雷激荡,激励着更多退役军人将热血洒向乡村热土,召唤着青年才俊以科技之光点亮传统农业的未来,在广袤田野上共同谱响强农兴农的壮阔乐章。(娄底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润秋 通讯员 常彬)
一审:谭洲伟 二审:罗江 三审:刘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