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首页
  • 家电百科
  • 实时讯息
  • 常识
  • 关于“辛辣”“发物”食品,正确解读来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2 21:20:00    

    来源:【湖南日报】

    文字/视频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倜 通讯员 刘丹 袁利 李静娴

    “看中医时,中医总说要我忌食辛辣”“医生说的辛辣食物是不是只包括辣味的”“发物到底是什么?一定不能吃吗”……近期,本报记者发现很多朋友都在新湖南客户端后台留言提问。

    而“五一”假期,想必也有不少朋友沉浸在美食当中。

    5月2日,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省中医院)脾胃病科(消化内科)主任医师邹君君接受采访时提醒,长假期间,大家要注意不要“胡吃海喝”,尤其是部分人群需要规避“辛辣”“发物”等。

    “中医认为辛辣食物具有"发散"特性,主要分为以下几类,这些也是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供大家参考。”邹君君介绍。

    蔬菜类:葱、蒜、韭菜、洋葱、辣椒、生姜、芥菜、香菜等;

    调料类:花椒、胡椒、芥末、咖喱、桂皮、八角等;

    其他:酒类(尤其是高度白酒)、烟草等。

    而谈及“发物”,邹君君表示,中医“发物”概念不是绝对的,发物是随着疾病“证候”变化而变化的,不应该被拘泥于某一种食物或药物。

    “如果某种食物会使某种证候发生、发展,则这类食物对该证候而言就是发物,应该忌口。当患者痊愈后,这个食物是否对他还是发物,则应该根据证候情况再次进行分析。”邹君君说。

    邹君君介绍,老百姓口中常见的“发物”根据性质和临床表现可分为以下几类——

    发“热”之物,性温热,助火生热:例如羊肉、荔枝、龙眼、榴莲、韭菜、油炸食品等;

    发“风”之物,易诱发过敏反应:例如虾、蟹、鸡蛋、蘑菇、竹笋等;

    动“血”之物,活血散血,可能引发出血:例如辣椒、酒等。

    一般来说,大家通常会把“辛辣”“发物”等食物,与“忌口”二字相关联。

    所谓“忌口”,也称“禁口”“食忌”。狭义的忌口是指患病时的饮食禁忌;广义的忌口还包括因年龄、体质、地区和季节不同,忌吃或少吃某些食物。

    那么,哪些人要慎食“辛辣”“发物”食品?一旦放任自流,又会有什么后果?对此,邹君君也为大家整理了一份简明扼要的“清单”,供相关人群参考——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胃炎、胃溃疡、肠炎患者食用可能加重炎症和疼痛;

    皮肤病患者:湿疹、痤疮、银屑病、带状疱疹、丹毒患者可能加重皮肤症状;

    阴虚火旺体质者:易出现口干舌燥、失眠多梦等“上火”症状;

    过敏体质者:可能诱发或加重过敏反应(如荨麻疹、哮喘

    术后患者:可能影响伤口愈合,增加感染风险;

    特定疾病患者:如痛风患者忌食海鲜(发风之物),可能诱发发作。

    “忌口并非绝对禁止,而是根据体质和病情调整饮食结构。”邹君君说,在疾病的急性期、严重过敏反应、特定治疗期间(如化疗)需严格忌口;在服药期间、体质偏颇明显时需要适度忌口;当季节、天气变化,可以根据个人体调整忌口。当然,最稳妥、正确的处理方式,莫过于谨遵医嘱、规范食用。

    眼下,正是“五一”假期,大家免不了聚在一起开怀畅饮、共享美食。邹君君提醒,此时通常是因饮食不当而诱发不适的高峰期,大家在开心之余也一定要把握分寸,做到合理膳食。

    “希望大家能做到三餐进食有规律,忌暴饮暴食,注意荤素搭配,保持每日蔬菜水果摄入,适度运动。”邹君君提醒,在此基础之上,一定要做到适度饮酒,尤其是服药后不饮酒。如有出游需求,务必慎食陌生地方特产(如野生菌类、海鲜),注意用餐环境,一旦出现不适,应立即就医。

    本文来自【湖南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87868862@qq.com Copyright © 神鞭百科 琼ICP备2023010662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