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晨阳 环球时报记者 刘扬】编者的话:美国特朗普政府近日宣布的2026财年预算提案所引起的冲击依然在持续。美国多家媒体5日报道称,在国防预算激增13%、以1.01万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的同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预算却被破天荒地削减了约25%,让美国舆论一片哗然。美国媒体注意到,在“击败中国竞争”的旗号下,NASA这次预算调整意味着未来美国的航天发展重心将聚焦于载人登陆火星计划,但由此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可能对美国的航天领先地位构成严峻挑战。
押注人类首次登陆火星
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5日报道,特朗普政府提议将NASA预算大幅度削减60亿美元,从248亿美元减少到188亿美元,削减幅度约为25%,如果该预算案获得国会通过,将是NASA年度资金削减最大的一次。与此同时,该预算中的10亿美元将专注于火星探测项目。NASA发布的文件宣称,该机构将集中资源在中国之前让美国重返月球,以及为人类首次登陆火星做准备。NASA其他项目都将为此让路,将通过减少员工人数、优化IT服务、降低维护中心和设施的成本,并关闭一些过于昂贵的项目以节省开支。NASA代理局长珍妮特·彼得罗夫表示,预算限制需要做出艰难的决定,一些业务领域将缩减。
具体而言,美国重返月球的“阿尔忒弥斯”计划将进行重大调整,按照现有计划,“阿尔忒弥斯2号”任务计划2026年春季发射,搭载4名宇航员绕月飞行;2027年,“阿尔忒弥斯3号”任务将在月球南极附近载人登陆。但此后,为该项目耗费十多年时间和巨额资金研制的“太空发射系统”(SLS)重型火箭和“猎户座”载人飞船将退役。相关预算文件称,“SLS每次的发射成本高达40亿美元,超出预算140%,应该将资金拨给另一个计划,用更具性价比的商业航天系统取代SLS和‘猎户座’去月球,以支持目标更远大的后续月球任务。”

该预算案还取消了“阿尔忒弥斯”计划下的“门户”月球轨道空间站项目,国际空间站的资金也减少5.08亿美元,其乘组和科学研究规模将随之缩减。国际空间站计划2030年退役。该预算案称,资金减少是因为“随着该空间站生命周期接近尾声,人类在轨活动即将向更具成本效益的商业方法过渡”。
最大的削减将出现在太空和地球科学部门以及任务支持部门。相关预算从73.25亿美元暴跌至38.99亿美元,削减近50%。具体削减包括行星科学预算从27亿美元降至19.29亿美元,削减近30%,其中包括取消严重超出预算的火星样本返回任务,这是美欧合作的项目,旨在把“毅力”号火星探测器收集的火星样本送回地球,但由于该项目进展迟缓和费用超支,“在获得火星样本方面很可能落后于中国”,美媒猜测,该任务可能将通过首次人类火星登陆项目来实现。同时NASA的地球科学预算从22亿美元降至10.33亿美元,削减超过50%,其中新一代陆地卫星项目被整体取消,该项目原计划2030年底到2031年初发射,目标是提供更好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NASA被要求重组这项任务,要用“更经济实惠的方法实现陆地卫星的持续对地观测”。此外NASA纯科研项目预算受到的冲击更大,例如天体物理预算从15亿美元降至4.87亿美元。
行星学会航天政策负责人凯西·德里耶批评称,这将是NASA史上最大的资金削减。虽然目标是“专注于在火星项目上击败中国”,但NASA在许多方面都会因此受到伤害。
谈到NASA预算削减对美国航天的影响,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6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一是科研项目会受限。天体物理学和行星科学预算大幅削减,如罗曼望远镜等多个重大望远镜项目面临中止,深空探测与天体物理学研究将受到冲击。如果在第三次“阿尔忒弥斯”任务后逐步淘汰“太空发射系统”重型火箭和“猎户座”载人飞船,并取消“门户”项目,将打乱美国的月球探索计划。二是可能造成人才流失。预算缩水会导致相关科研项目减少、岗位需求降低,美国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可能因缺乏资金支持和发展机会而流失,对美国航天人才储备造成长期损害。三是将使技术发展放缓。削减相关预算会使美国在航天材料、推进系统、太空探测技术等方面的研发进度放慢,影响未来航天器的性能提升和成本降低,削弱美国航天竞争力。
巨额利润流向私营航天企业
尽管NASA的总预算大幅度削减,但美媒注意到,以SpaceX为代表的美国商业航天企业将取代传统航天巨头,在未来的NASA任务中赢得巨额利润。美国彭博社5日称,根据最新版的NASA预算提案,未来美国的火星登陆计划资金将流向私营航天发射企业。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和波音公司是SLS重型火箭的承包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负责建造“猎户座”飞船,随着这些项目的相继裁撤,由传统军工巨头承包美国国家航天工程的局面可能将被彻底颠覆。

报道称,NASA以火星为重点支出的变化和对SLS计划的削减,不可能没有考虑SpaceX公司的影响,该公司正在推进自己的火星任务。SpaceX在2025年迄今已发射了49次“猎鹰9号”火箭,占全球发射活动的一半以上;该公司研制的“星舰”比NASA的SLS更强大,开发成本仅为SLS的一小部分。外界普遍猜测,“阿尔忒弥斯”计划的后续探月任务将改由SpaceX和蓝色起源公司负责。更重要的是,无论是特朗普还是SpaceX首席执行官马斯克,以及特朗普提名的NASA局长贾里德·艾萨克曼,均对火星计划充满兴趣,认为应放弃耗资巨大但进度迟缓的载人登陆月球计划,将未来美国的航天重心转向载人登陆火星。
但美媒注意到,在SpaceX等商业航天企业“高效率”“低成本”的背后,其实隐藏着排他性的利益纠葛。彭博社称,艾萨克曼表示支持以所谓“固定价格合同”形式,向商业航天企业一次性支付建造火箭或登月设备的款项——如果在研制过程中出现费用超支等情况,将由后者自行负责。
此类合同与NASA过去占主导地位、为整个项目支付全部费用的做法截然不同,此前相关研制企业出现费用超支和进度延误,仍将由NASA兜底。报道称,NASA固定价格合同所占比例已经从30年前的零增加到如今的35%。艾萨克曼曾公开称赞这是“以最低价格获得最好服务”的一种方式。
固定价格合同对于习惯了借助垄断地位赚取巨额利润的美国传统军工巨头构成极大挑战,例如波音公司的“星际客机”飞船项目因为进度迟缓和问题不断,已经损失了超过10亿美元。但美媒同时也注意到,固定价格合同极大地帮助了马斯克的SpaceX,“到目前为止,该公司一直是这种承包方式的最大受益者。”但对于其他公司,尤其是实力有限的初创航天企业,这种做法效果有限。
报道提到,如今NASA越来越依赖像SpaceX和蓝色起源这样由少数亿万富翁创建的商业航天企业,当NASA的资金用完时,这些企业可以自掏腰包或利用可获得的其他投资。
对科学根基的系统性摧毁
NASA预算计划远超外界预期,尤其是战略方向上的调整以及对科学领域的预算大幅削减,引起多方批评。美国众议院科学、空间和技术委员会议员佐伊·洛夫格伦在声明中批评称,该预算提案“对国家科学事业是灾难”,将摧毁美国科学竞争力。该委员会副主席、前NASA幕僚长乔治·怀特赛兹也表示,削减预算是“对科学的空前攻击”。美国航空航天工业协会及深空探索联盟均对NASA及其他项目的削减表示担忧。多个科学组织联合致信国会,称削减预算将“对国家空间科学事业造成不可逆损害”。
同时NASA放弃多个标志性的国际合作项目,也让美国舆论为美国丢失未来的航天领导地位忧心忡忡。例如“门户”月球轨道空间站由美国与欧洲、日本、加拿大、阿联酋合作建设,旨在成为地球低轨之外的第一个载人空间站,用作登月任务和未来火星任务的中转站。美国通过拉拢盟友,更将其视为与中国主导的国际月球科研站竞争的关键国际合作项目。例如日本和欧空局负责建造“国际居住模块”,加拿大研制新一代机械臂,该项目一旦被取消,此前为之投以重金的其他国家将损失惨重。类似的情况还有被取消的火星采样返回计划,欧空局已经为取回火星样本专门研制“地球返回轨道器”,一旦该项目被取消,欧空局此前的努力就付之东流。
美国《纽约时报》称,该任务的取消尤为令人痛心,这是NASA与国际伙伴合作数十年的旗舰项目,旨在解答火星生命存在的终极问题。美媒担心,NASA在这些重量级国际合作项目上的出尔反尔,很可能会破坏美国未来在太空国际合作方面的领导力和号召力。
此外,NASA将火星计划转向商业航天企业,也引起不少人的反对。现任NASA顾问委员会载人探索与运营委员会主席韦恩·黑尔表示,将载人航天完全交给SpaceX,这标志着当前计划的结束及已有进展的终结。“这将终止重返月球、开发资源、建设未来基础设施的计划目标。”他还质疑10亿美元火星投资的实际效果,认为马斯克和SpaceX对于火星探测的难度过于轻视,“人类登陆火星仍遥不可及”。《华尔街日报》称,NASA将未来押在SpaceX等商业公司身上,取消SLS和“猎户座”飞船,终止月球“门户”空间站,意味着NASA放弃自主能力,转而依赖未完全验证的商业系统。但实际情况是,SpaceX的“星舰”虽然潜力巨大,但开发进度和可靠性仍存变数。
《纽约时报》评论称,特朗普的NASA预算提案与其说是战略调整,不如说是一场政治豪赌。它以火星为诱饵,掩盖了对NASA科学根基的系统性摧毁。科学预算削减近50%,将终结数十个任务,浪费已投入的数十亿美元。白宫轻率地认为“载人火星任务”能取代机器人探测,忽视了科学探索的循序渐进本质。
庞之浩认为,NASA预算大幅削减将对世界航天主要产生三大影响。一是阻碍国际合作。美国在世界航天领域占据重要地位,许多国际航天合作项目依赖美国的资金和技术支持。NASA预算削减可能导致一些国际合作项目中断或推迟,如与其他国家联合开展的深空探测、天文观测等项目,影响全球航天合作的氛围和信心。二是改变全球航天发展节奏。美国航天发展因预算削减而调整,会使全球航天领域的竞争与合作格局发生变化。其他国家可能会调整自身航天战略,一些原本依赖美国技术和资金的国家或地区,可能会加大自主研发投入,寻求新的合作机会,推动全球航天多极化发展。三是减少科学数据与成果。美国航天科研项目的减少,意味着全球航天领域的科学数据和研究成果产出可能会相应减少。一些由美国主导的太空观测、行星探测等项目获取的数据对全球科学界具有重要价值,预算削减可能导致这些数据的获取和分析受到影响,延缓人类对宇宙的认知进程。
来源: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