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首页
  • 家电百科
  • 实时讯息
  • 常识
  • 双城周刊|从合作者到“圈内人” 解码广安的“融渝”之道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4 14:24:00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吴刚

    吸引重庆游客去邓小平故居、华蓥山等景区旅游,广安又出新招:2025年6月18日起,逢周末及节假日,渝籍小客车去广安,高速公路四川段过路费,全免。

    与此同时,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关于邀请参加“十五五”规划前期重大课题(第三批)竞争性比选的公告》明确提出,要围绕广安全面融入重庆都市圈,研究两地协同发力的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平台。

    一个是微观的民生获得感,一个是宏观的顶层设计。两者相互赋能、彼此支撑,折射的是这样一个大背景——2021年10月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首次提出广安融入重庆都市圈;次年8月,川渝两省市联合印发的《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为广安融入重庆都市圈,提出了具体的“施工图”。广安,由此成为全国首个全域被纳入跨省域都市圈规划的地级市。

    事实上,像广安这样的川渝毗邻地区,两省市共有30个。从地理上的“近邻”或战略上的“合作者”,成为融入发展肌理、共享未来的“圈内人”,广安,提供了一个具有示范意义的生动案例。

    看交通——从“通达”迈向同城“畅达”

    先来说说广安这次高速公路免费。对于在重庆两江新区一家软件公司上班、家住广安城南的市民李伟来说,此前,每个周末开车回家,往返高速费是一笔不小的开销。现在,周末及节假日免费通行的政策,让他每月能实实在在地省下一笔钱。

    “这不仅仅是省了钱。”李伟说,“更重要的是一种感觉,感觉自己并没有‘出城’,广安和重庆就像一个城市的两个区。这种心理上的亲近感,让双城生活变得更加轻松和自然。”

    李伟的故事,是渝广两地的“通勤族”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获益的一个缩影。而这样的交通协同背后,还有一盘更大的“棋局”:打造一体化路网。

    6月下旬记者在广安采访了解到,在既有的渝广高速南侧,总投资约112亿元的渝广同城大道(川渝界至广安主城区段)正在加快推进前期工作,这是一条城市快速路,不收通行费、设计时速为80公里。

    广安市交通局负责人告诉记者,渝广同城大道对标的是都市圈内部的通勤干道标准。建成后,广安中心城区到重庆中心城区的车程将被压缩至一小时以内,大大减少通行时间、降低物流成本。

    渝广一体化路网中,还有轨道交通。广安市推进区域协同发展领导小组负责人透露,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京昆通道重要组成部分的西渝高铁,已明确将在广安境内设站,这不仅是一条过境线路,更是广安接入国家高铁干线网、融入重庆“米”字形高铁枢纽的关键节点。

    正在建设中的西渝高铁广安段。 邱海鹰 摄

    与此同时,记者了解到,关于重庆市域(郊)铁路向广安延伸的探讨,目前已纳入议事日程。分析人士指出,重庆这种将中心城市轨道交通向跨省城市延伸的构想,在全国范围内都极具前瞻性,唯有在“圈内人”的一体化框架下,才具备现实的可行性。

    从一条高速的惠民政策,到一个区域路网的系统性规划,广安作为“圈内人”,其与重庆的交通协同目标已非简单的“通达”,而是效率、成本、体验全面对标同城标准的“畅达”。

    看公共服务——从“跨省通办”到“同城待遇”

    除了一体化路网建设,渝广两地的社会公共事业服务,也正在从“便利化”走向了“同权化”。

    群众在川渝高竹新区公安政务服务大厅办理业务。受访者供图

    广安市民张大爷退休后随儿子居住在重庆渝北区,但医

    保关系仍在广安。不久前,他因慢性病在重庆市中医院住院治疗,出院时,他拿着广安的社保卡在医院窗口直接结算,总费用一万余元,报销比例和流程与重庆本地参保职工并无二致。

    “搁在几年前,我得自己先垫钱,再拿着一堆发票单据跑回广安报销,没两三个月钱下不来。现在太方便了,就像在自己家一样。”张大爷说。

    一张社保卡的畅通无阻,看似只是一个结算流程的简化,背后却是广安作为“圈内人”所享有的“同城待遇”。它需要两地医保信息系统后台的深度对接、药品和诊疗目录的互认以及医保基金的协同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广安方面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重庆已有超过1500家定点医疗机构支持广安医保“免备案、免转诊、持卡(码)就医、即时结算”。

    在住房公积金方面,广安的职工已可在重庆申请贷款购房,享受与重庆本地职工同等的贷款额度、期限和利率政策。

    在重庆某建筑设计院工作的广安籍青年工程师小陈,最近就用他在广安缴存的公积金,成功在重庆申请了住房贷款,购买了自己的第一套房产。“这个政策对于我们这些想在重庆扎根的广安年轻人来说,是实实在在的帮助,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他表示。

    在教育领域,合作也早已超越了简单的师资交流。广安与重庆渝北区、江北区等地签订了基础教育协同发展协议,深入到课程共研、资源共享、招生协同等层面。广安的中小学生可以参加重庆市组织的科技创新大赛、艺术节等活动,而重庆八中、巴蜀小学等优质教育品牌,也正通过集团化办学等形式在广安落地,让广安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从“跨省通办”到“同城待遇”,广安与重庆公共服务融合让一个个普通人感受到便利与温暖。

    看产业——按“广安生产、重庆主销”模式紧密合作

    川渝高竹新区四川瑞创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设计的概念车。记者 刘力 摄/视觉重庆

    跨省市协同发展,产业合作是关键。

    在位于邻水的广安高新区,记者获悉,这里目前170家工业企业中,七成是从重庆转移而来,八成产品销往重庆。

    这种跨越省市的生产力布局,其实不只是简单的产能转移,而是更高位阶的产业协同。两家招商引资来的外地企业在广安高新区的落户,便是明证。

    宁波拓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拓普集团)广安生产基地,已经投资落户了10余年。但让人难以想象的是,这家企业的产品,八成以上卖给了重庆的赛力斯和长安福特。更有甚者,为提高对重庆赛力斯的供货效率,他们索性在赛力斯凤凰工厂和龙兴工厂旁边,分别建立了配套工厂。

    “我们的选址逻辑非常直接,就是为了无限贴近重庆这个大市场。”拓普广安基地的负责人表示,作为“圈内人”,他们不仅仅是供应商,更是重庆主机厂研发和生产链条的延伸。重庆车企的新车型在研发阶段,他们的工程师就会介入,共同进行方案的设计。“这种紧密度,是普通区域合作难以比拟的。”

    拓普广安基地对面,是金隅新型建材集团广安生产基地,其主打产品,是装配式建筑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板及砌块。后者的主要市场,也是重庆。“‘广安生产、重庆主销’的模式,是我们根据市场规律做出的最优解,是将广安的资源成本优势与重庆的市场需求完美结合。”该基地负责人表示。

    上述两家企业,折射出广安与重庆产业协同的新格局——功能共生。在这种格局下,广安不再是被动承接产业转移的“洼地”,而是作为重庆产业链条上一个不可或缺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环节而存在。

    鸟瞰川渝高竹新区。刘秦君 摄

    全国首个跨省域共建的省级新区——川渝高竹新区,更是这一共生格局的“制度试验田”。它以“一套班子、一个财政、一体规划”的模式,为两地企业提供了统一的政策标准和无差别的营商环境,从根本上消除了产业融合的行政壁垒。在这里落户的企业,可以同时享受川渝两地的政策红利。

    沙坪坝区大学城熙街,2024广安好物重庆行活动引来众多市民参观选购。 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从渝广高速上的滚滚车轮,到市民手中通用的社保卡,再到两地工厂里协同运转的机械臂,一幅幅生动的“双城记”画面,正在广安与重庆之间徐徐展开。

    广安的实践表明,当一个城市被正式纳入另一个中心城市的都市圈规划时,它所获得的不仅仅是若干个合作项目,而是一个系统性的发展平台、一个稳定长远的政策预期,以及一种深度融入的“圈内人”身份。这种身份的转变,让规划“一张图”、交通“一张网”、产业“一盘棋”、服务“一体化”从理想照进现实,并将宏大的国家战略,最终落脚为企业降低的成本、民众增加的福祉和区域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记者手记

    渝广跨省“牵手”

    为区域协调发展“打样”

    当一辆辆跨省公交车从重庆渝北驶入广安邻水,当“川渝通办”让两地群众办事不再有“异地”之感,一幅跨越行政区划的“同城画卷”正徐徐展开。广安,作为四川距离重庆中心城区最近的地级市,其深度融入重庆都市圈的实践,是在国家重大战略指引下,一次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答,为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题,进行了颇具价值的探索。

    区域协调发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一环。然而,长期以来,行政区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如何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推动区域从物理上的“邻近”走向化学反应式的“融合”?

    广安的做法,是从交通路网的无缝衔接,到社保医保的同城待遇;从产业布局的协同共兴,到公共服务的共建共享。广安融入重庆都市圈的进程,本质上是一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深刻变革。它证明,行政边界不应成为发展的壁垒,通过前瞻性的顶层设计和精细化的政策协同,完全可以实现区域之间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广安融入重庆都市圈,具有普遍的示范意义。当前,我国正着力构建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格局。无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还是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都面临着如何处理好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关系这一共同课题。

    渝广合作提供的借鉴意义,在于方法论。即以基础设施一体化为先导,以产业分工协作为核心,以公共服务同城化为目标,以常态化协同机制为保障。这一思路,为其他地区如何打破行政壁垒、延伸核心增长极的辐射带动作用,探索生态、生产、生活融合的新路径,提供了宝贵的镜鉴。

    广安与重庆的“同城记”,仍然在书写新的篇章。从初步的功能融入迈向深度的有机共生,从政策驱动的硬连接走向市场自发的软联通,还有许多课题需要破解。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持续深入,川渝毗邻地区的合作将会给出更多答案。

    原稿点击:双城周刊|从合作者到“圈内人” 解码广安的“融渝”之道-重庆日报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87868862@qq.com Copyright © 神鞭百科 琼ICP备2023010662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