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碧水园小区的一户人家中,新郎周晨阳手捧玫瑰,踏着亲友列队传递的祝福步步向前。没有撞门的喧闹,没有刁难的哄笑,取而代之的是一支支带着声声祝福的鲜花。这场被称为“一路生花”的接亲仪式,恰如一滴水珠,折射出东营婚俗从“喧腾旧俗”向“文明新礼”转型的璀璨光芒。当繁复的流程被真情填满,当攀比的排场被巧思替代,这场变革不仅关乎婚礼形式的创新,更是一场关于社会文明与人文价值的深刻对话。
从“闹”的狂欢到“礼”的沉淀
曾几何时,“无闹不成婚”的旧俗让婚礼变了味。撞门、藏鞋、恶搞公婆等婚闹行为,既让新人尴尬,也常引发邻里矛盾。而如今东营的“一路生花”仪式,以玫瑰传递取代堵门喧闹,亲友列队送上祝福,让接亲环节从“野蛮闯关”升华为“情感接力”。这一转变背后,是对传统习俗的创造性转化——没有抛弃“拦门”的仪式感,却剔除了低俗糟粕,注入了尊重与祝福的文明内核。这也正如现场一位观众感慨的那样:“过去接亲像打仗,现在接亲像上课,每一句祝福都值得新人记一辈子。”
从“奢”的竞赛到“真”的抵达
过去,婚宴摆席比桌数、婚车成队比排场的风气,让不少家庭不堪重负。而东营的新婚俗实践中,人们正在打破这种异化逻辑。近几年,有很多人选择公交车作婚车,省下租赁费用的同时,却收获了整座城市的祝福;骑着电动三轮车接亲的小夫妻,用市井烟火气演绎别样浪漫。这种“减法”中蕴藏着对婚礼本质的清醒认知。当仪式不再与金钱投入成正比,情感表达反而更加纯粹动人。
从“旧”的遵从到“新”的创造
婚俗变革最深层的动力,来自年轻人价值观的嬗变。新人也愿意主动与长辈沟通,将传统接亲转化为家庭情感教育课,让父母讲述家族故事,传递家风家训。年轻一代不再墨守成规,而是以创新姿态为婚俗注入时代活力。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将婚礼打造成传承文化、凝聚亲情的平台。这种对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不仅为婚俗变革带来新的思路,也让文明新风在婚姻的起点落地生根。
近年来,东营市持续推进婚俗改革,通过举办集体婚礼、开展婚俗文化宣传等活动,进一步引导市民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和价值观。越来越多年轻人也不再盲从旧习,而是像创作艺术品般设计自己的婚礼,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寻找平衡点。这种文化自觉,让婚俗改革摆脱了“自上而下”的被动,激发出“由内而外”的生命力。
在这片黄河入海的土地上,一代人正用玫瑰铺就通往幸福的新路。这条路上,没有喧嚣的烟尘,只有文明的花香;没有虚荣的负累,只有真情的绽放。或许这就是东营婚俗改革最深刻的意义:它让每一场婚礼都成为文明的火种,在薪火相传中,照亮社会向美而行的方向。(大众新闻记者 商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