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哲涂 摄影 任美茹
7月19日下午,由浙江图书馆主办、钱报读书会协办的文澜读书岛阅读沙龙如期开启“重读经典”第五季的第二场阅读分享会。几十位书友在文澜读书岛发起人劳月的带领下,热烈讨论了著名剧作家曹禺的《雷雨》。
为什么23岁的年轻人能写出如此惨烈的悲剧?
劳月是一个资深戏剧爱好者,大学期间就是学生剧社的骨干,读过无数遍《雷雨》的剧本,也看过不少《雷雨》的演出。但直到最近,他才发现,自己对《雷雨》的认识很肤浅,并没有真正看懂《雷雨》,也没有真正读懂曹禺这个人。
他向书友推荐了北京人艺导演李六乙在重排《雷雨》时接受的采访和曹禺的女儿万方撰写的长篇回忆录《你和我》。李六乙认为,曹禺在1936年文化生活出版社首次出版《雷雨》时写过一篇序,这是解读《雷雨》的钥匙。“那年曹禺先生25岁,洋洋洒洒写了一篇充满文学意味的哲学文章,但我们90年来都没有认真研究他的序。”李六乙指出,只将《雷雨》当成一部情节剧、伦理剧、家庭剧,“这是完全错误的”。《雷雨》背后的哲学,到底是什么呢?主宰人物行动的力量,究竟来自何处?曹禺自己有过解释,他在序里写道,《雷雨》内在有一股神秘的精神吸引乃至诱惑着他,那是天地间的“残忍”和“冷酷”。这股冥冥之中的力量,便是“自然法则”。

劳月说,1933年创作《雷雨》时,曹禺才刚23岁。一个23岁的年轻人能写出如此深刻、丰富、惨烈的悲剧,主要原因在于他的家庭,他的生活。曹禺出生3天,母亲薛氏就因产褥热去世。母亲的孪生妹妹薛咏南成为他的继母。
曹禺的女儿万方在《你和我》里写到:“虽然继母没有再生育,待他很好。然而,从那一刻起,他一直是,终生都是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曹禺的父亲万德尊在光绪十六年去日本留学,就读于陆军士官学校。回国后先后任天津直隶卫队标统(团长)、河北宣化府镇守使。后曾任黎元洪的秘书,被授予“藩威将军”称号。曹禺幼年就目睹父亲、继母、大哥抽大烟,吸着鸦片烟的气味长大。他曾亲眼目睹父亲给抽大烟的大哥下跪,磕头恳求他戒烟。于是,他决定站到这气味,这屋子,这屋里人的对立面。他越来越明确地知道,自己要做一个不一样的人,要对着干,用自己的方式。所以,他能写出犀利针砭那个时代,那个社会,那种旧家庭的《雷雨》。
书友吕瑛读了《雷雨》之后很惊讶,总共8个人物,写得那么复杂、纠结。再读《你和我》,不禁感叹道,生活比文学更精彩,更丰富,更深刻。没有切身经历,写不出这样震撼人心的作品。读完《你和我》,让她了解了人性的复杂,读懂了《雷雨》。从幼年开始,曹禺在这个旧家庭里内心积攒的力量,终于在《雷雨》中爆发了出来。

为什么《雷雨》有序幕和尾声?
劳月告诉书友,当年《雷雨》初版时,是有序幕和尾声的,讲述的是故事发生的10年后,周家成了一个教会医院,关着疯了的繁漪和鲁侍萍,周朴园和她们来告别。但是,90年来,《雷雨》的序幕和尾声一般都是被省略的。直到今年北京人艺导演李六乙重排《雷雨》,才恢复了序幕和尾声。劳月认为,这个版本的《雷雨》是戏剧“间离效果”的很好运用,能帮助观众从紧张激烈的剧情中抽离出来,形成一种审美的距离。
劳月说,《雷雨》是最典型的按照古典戏剧三一律创作的剧作。三一律是西方戏剧结构理论之一,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情节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所以,《雷雨》非常紧凑,扣人心弦。
悲剧被公认为高雅的艺术形式。世界戏剧史上有过三种类型的悲剧:古希腊的命运悲剧、文艺复兴时期的性格悲剧、十九世纪的社会悲剧。《雷雨》则是上述三种悲剧形式的集大成者,既展示了命运的无情,又剖析了人物性格的缺陷,更批判了社会的不公。

为什么是“鲁郭茅巴老曹”?
开启“重读经典”第五季之后,在文澜读书岛的书友微信群里,曾经有过一场关于中国现代文学代表人物的讨论。传统观念认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主要代表人物是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对此,有些书友有不同看法,在微信群进行了热烈讨论。
劳月在分享中谈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认识中国现代文学经典,首先要认识中国现代史,认识这些文学作品在现代史上的作用。中国现代史始于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开启了反帝反封建的先河,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精神。所以,伴随五四运动而兴起的新文学运动首先就具有强烈的反帝反封建色彩。鲁迅的《狂人日记》,郭沫若的《凤凰涅槃》,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老舍的《老张的哲学》,曹禺的《雷雨》,无不如此。一个时代的文学经典,一定有强烈的时代色彩。具有时代色彩的作品,自然就在这个时代有地位。
我们不能仅仅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待昨天的作品,而要进行历史的分析。
他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经典文学只是一个时代的代表,并非完美无缺。评价也可以百花齐放,无需一定之规。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阅读也必然逐渐深入,观点和看法会有所发展,有所不同。硬要给文学家和文学作品排座次,是不合适的。
爽剧、父辈、爱情
参加阅读分享会的书友多数是第一次读曹禺的剧本。因为读剧本的感受和读小说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讨论的过程一如既往地热闹。
书友一桑刚开始觉得《雷雨》就是一个爽剧的剧本,可以剪辑出各种有巨大流量的短视频,比如《保姆是我妈》《前妻和我抢老公》《妹妹爱上亲哥哥》《我不能被两代人欺负》等等。但是,仔细阅读《雷雨》和《你和我》以后,她深深为之震撼,其中反映出来的人性深度,令人深思。她表示,回去后要再读一遍。
书友胡骜是一位翻译,他一直学习的是西方文化,缺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犹如曹禺是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他就是一个缺失父辈的孩子。所以他希望通过文澜读书岛的“重读经典”活动,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雷雨》是曹禺融合东西方文化的杰作,既有中国传统对家庭、亲情的文化认知,也有西方戏剧理论的完美实践。戏剧是完全不同于文学的一种意识形式,他非常喜欢。

书友大唐媛媛说,人生就像一场反刍,所有的经典作品都值得我们不断地重读。《雷雨》的其中一个主题是爱情。但是,我们究竟该怎么理解爱情?她的一位朋友认为,爱情就是精神的合拍。人到了老年,肉体上的爱已经非常淡漠了,但心理上的爱一定是存在的,那就是精神的合拍。《雷雨》中的人物,就是在寻找这样一种精神上的合拍,一种真正的爱。从这一点上说,她很同情剧中的繁漪,同情她为了爱不顾一切去疯狂反抗的精神。她还讲了一个她的学生的爱情故事,提醒大家在功利和拜金的时代,要珍惜爱情的美好。

书友陆舒佳今年刚高中毕业,是第一次来文澜读书岛。他知道《雷雨》,是在高中课本上。在他的眼里,周朴园是个大反派。老师让他们做人物关系图,周朴园兼有父亲、煤矿老板、封建家庭家长、丈夫、旧情人多个身份。作为周家悲剧的始作俑者,作为煤矿老板,他当然是负面的角色。但是,作为父亲,作为丈夫,作为旧情人,他也有人性的温馨一面。他爱自己的孩子,惦记着被自己抛弃的鲁侍萍。这个人物,令他想到了自己的亲生父亲和继父。

书友寿武军从《雷雨》中看到了希腊命运悲剧的影响,看到了东西方戏剧的融合。他非常赞赏剧中人物反映出人性的深刻和复杂,赞赏把自然环境和人物冲突完美融合的情境交融的表现方式。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