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石狮市举行首批文化特派员培训工作会,标志着该市文化特派员工作全面拉开序幕。
培训会旨在帮助特派员深刻理解使命、精准掌握要领、高效运用方法,探索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新机制。这批精心选拔的首批特派员将分赴30个试点村(社区),探索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
石狮市委副书记刘艺波在动员讲话中指出,实施文化特派员制度是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落实省市重要工作部署、激活乡村文化内生动力的关键举措。要提高政治站位,以高度自觉投身乡村文化振兴新实践,做基层先进文化的“播种机”,做群众文化需求的“贴心人”,做乡村文化振兴的“助推器”。要发挥专业优势,以创新思维打造特派员工作“石狮模式”新样板,依托“2+2+X”服务架构、“双向互选”“不脱产+AB岗轮换”等创新机制,精准有效提供文化服务。要凝聚工作合力,以协同机制构建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新格局,压实“市级统筹、镇街主责、村级落实”责任链条,完善动态跟踪机制,健全组织、经费和激励保障制度,选树先进典型,讲好“石狮故事”,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浓厚氛围。

据了解,石狮市立足本地实际,创新打造文化特派员工作“石狮模式”新样板,其核心在于所推行的“三项机制”。推行“2+2+X”文化服务机制,每个村(社区)派驻2名特派员(1名机关干部+1名文化文艺界代表),安排2个帮扶单位(1个市直机关单位+1个文化文艺类社会组织),通过机关干部与文化专家的优势互补,市直单位与社会组织的协同联动,因地制宜开展X项特色文化服务,实现文化服务的精准供给和创新发展;推行“双向互选”机制,通过个人自愿报名和组织推荐相结合方式,充分保障了村(社区)需求与特派员专长的精准对接,确保人岗相适;推行“不脱产+AB岗轮换”制度,特派员不脱离原工作岗位,由2名特派员互相补位,实现了本职工作和驻村服务时间“两不误”,有效破解服务时长与质量保障难题。
培训会由石狮市副市长黄明瑄主持,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郑天助宣布了首批文化特派员名单及驻村(社区)安排。培训内容扎实丰富,会上对《石狮市文化特派员工作实施方案》进行详尽解读,明确了工作机制、职责任务和管理保障等内容。此外,市博物馆馆长李国宏、市教育局德育股股长刘以协、祥芝镇摄影家协会会长蔡祥山三位特派员代表分享了服务乡村振兴的思路与举措。试点村(社区)代表宝源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郑丽凤就如何立足本土文化资源支持特派员工作进行了交流发言。
首批60名文化特派员来源多元、阵容强劲,涵盖市直单位业务骨干、非遗传承人、乡土文化人才、文艺“两新”人才、高校教师及文艺家协会精英等。他们将带着各自的专业能力和资源下沉基层,聚焦试点村(社区)在闽南文化、非遗文化等方面的特色需求,重点在传播理论政策、策划文化活动、升级服务阵地、保护文化遗产、培养乡土人才、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数字文化传播等领域精准发力,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文化动能。
来源:海峡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