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首页
  • 家电百科
  • 实时讯息
  • 常识
  • 10米海丝画卷,满满泉州元素!由阿拉伯和泉州艺术家共创,在泉展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3 06:06:00    

    N海都全媒体记者 柳小玲/文 田米/图

    7月2日,第十三届“艺汇丝路”——阿拉伯知名艺术家访华采风作品展开幕式在泉州海交馆举行。此次共展出阿拉伯艺术家、泉州画家作品45件(套),画类齐全,技艺精湛。值得一提的是,阿拉伯艺术家与泉州画家20多人共同创作的长达10米的“海上丝绸之路”主题画卷亮相。作品展展期至7月20日,感兴趣的市民和游客可前往参观。

    “希望通过此次作品展,让更多人了解阿拉伯艺术家眼中的泉州,感受中阿文化交流的独特魅力,进一步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共同发展。”主办方表示。

    阿拉伯和泉州艺术家共创10米“海上丝绸之路”主题画卷

    “泉州是个很漂亮的城市,我被深深吸引”

    2日上午,记者在现场看到,此次作品展展出的作品画种有油画、中国画、水彩画、丙烯画、装饰画等。其中,阿拉伯艺术家在泉创作作品24件(套)、泉州画院画师作品21件,吸引众人驻足观赏。

    一幅长达10米的“海上丝绸之路”主题画卷格外吸引眼球,飞天、东西塔、福船、刺桐花、提线木偶戏等满满的泉州特色元素呈现在画中。这是阿拉伯艺术家和泉州画家20多人进行艺术交流笔会时共同创作的,表达了中阿双方艺术家对“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认同。

    菲拉多斯·阿尔拉米(摩洛哥)与她的作品

    “泉州是个很漂亮的城市,这次泉州之行,我被蟳埔簪花围和多元文化这两个元素深深吸引住了,各创作了一幅作品。”来自摩洛哥的平面小说家和插画家菲拉多斯·阿尔拉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记者见到,眼前一幅女子头戴簪花围的作品,明艳夺目,吸引观者驻足拍照。而另一幅作品中融合了妈祖、戏台、清净寺、香料等元素,表达了香作为一个媒介,连接了不同宗教,体现泉州多元文化的包容性。

    突尼斯国家书法中心教师塔瑞克·阿比德则对泉州南少林武术十分感兴趣,他在观看了南少林武僧表演后,以此为主题,用阿拉伯书法创作出了四幅作品。其中一幅作品,将中国功夫的节奏、在海交馆看到的碑刻与书法艺术完美融合。

    法赫德·萨利姆·纳赛尔(阿曼)介绍他的作品

    授予8位艺术家“宋元中国·海丝泉州”国际旅游推荐官称号

    据介绍,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中国对外艺术展览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十三届“艺汇丝路——阿拉伯知名艺术家访华采风创作”活动于6月至7月在泉州举行。

    10多天以来,8名阿拉伯艺术家和2名埃及网红博主深入泉州古城清净寺、清源山老君岩、晋江梧林传统村落、石狮洛伽寺等世遗点、古村落、景点、网红打卡点,开展采风写生和文化交流,体验了泉州美食、民俗风情、茶道香道,参与了南音、高甲戏、南少林武术等非遗快闪活动。最终,他们用画笔、镜头和创意,将泉州的古城街巷、民俗风情、山海之美与阿拉伯艺术的独特视角相融合,创作出这些承载着跨文化对话的艺术佳作。开幕式上,阿拉伯8位艺术家获颁作品收藏证书和“宋元中国·海丝泉州”国际旅游推荐官牌匾。

    颁发“宋元中国·海丝泉州”国际旅游推荐官牌匾

    “今年,我们邀请了埃及、沙特、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和阿曼等国的艺术家访华,来到刺桐城——泉州,感受宋元时期‘东方第一大港’的魅力,泉州丰富的历史遗产和多元的文化景观为艺术家们提供了无尽的创作灵感。”文化和旅游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局一级巡视员郑浩说道。

    据悉,为进一步深化中阿人文交流,2009年以来,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打造了“艺汇丝路”品牌,连续邀请阿拉伯知名艺术家访华采风创作。十余年间,180余位阿拉伯艺术家来到中国,将他们访华期间眼中所见、心中所悟创作成500余件绘画、雕塑、陶瓷作品,成为当代中国与阿拉伯人民深厚友谊的见证。

    此次活动在泉州成功举办,为阿拉伯艺术家们提供了深度感知中国海丝文化魅力的珍贵机会,让艺术家们通过艺术创作搭建中阿文明对话的桥梁,进一步深化双方在文化艺术领域的交流合作,为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注入新的艺术活力与文化内涵。

    编辑:李焕泉

    责任编辑: 海峡都市报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87868862@qq.com Copyright © 神鞭百科 琼ICP备2023010662号-25